Rss & SiteMap

中国养殖人社区 index.asp

中国养殖人社区,养殖人的网上家园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被生态:不如让菜篮子更实惠

1楼
afei 发表于:2010/12/13 14:16:00



近年来,生态养殖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农副业的一个新招。上周,本报报道的昆山千灯大唐村养猪时让猪听昆曲、玩皮球和采用新技术的新闻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生态养殖到底能为百姓的菜篮子带来多少真正的实惠?保证生态养殖的有效途径又在哪里?

买方视角

市民要买得起优质农副产品

生态农产品,高质且安全,人人欢迎。可是在优质农产品市场中,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永远高于提供者:非小气,乃是价格实在太高,这也是时下很多市民眼瞅着生态农产品而不敢下手的原因。固然,消费分不同层次,不同的消费人群有不同的消费理念,其是为高端人群开发。可生态农产品不是富人的盛宴,广大民众也有其巨大的需求。就此,做好农民增收与民众可接受,适当的优质低价,这是一道民生题,考验着有关部门的智慧。但办法并非是没有,减少流通环节与进行销售模式体系创新是有效办法。 □湟 川

现在还真有生态食品吗

平时买菜最怕不安全,比如猪肉,养殖户不用泔脚喂养,能用健康饲料喂养就不错了,职能部门只要管好“进口”环节,百姓吃的猪肉质量估计也不会有啥问题。至于有些养殖户非要打出个“生态猪”之类的牌子其实并不重要,我们能吃上安全食品就非常满足了。

不是不想吃生态食品,只是估计现在是没有真正的生态食品。村民把鸡鸭赶到树林底下,然后用网围起来,投放的饲料也难说让人放心,养殖户大多是要让鸡鸭快点上市,哪里会想到食品的营养?所以现在你真要品尝生态食品,还非得租块地自己耕作,当然首要条件是那块地是安全的。 □双 木

监管到位才有优质产品

生态农产品,高质高价,可食品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安全。现在今天还是某名牌、绿色产品,而明天就被揭露出来存在种种黑幕、甚至掺加某种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东西的这样的事情烦不胜烦,原因很多,但究其根底,有时是“十个婆婆管不好一顿饭”,而有时却是“多个环节一个部门监督”,涉及到生产部门的安全意识。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决定完美,环节更关乎安全、关乎生命,这就需要身处各个环节中的有关当事者和当事部门非但有一颗对自己负责的心,更有一颗对他人负责的悲天悯人的心,将安全观沉到各环节。并且法律、法规的权威不能总是在有人付出生命代价后才得以体现,还必须加强平常的执行力。一言以蔽之,必须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刚性监管,在严厉的问责前移上狠下工夫,该追究责任的一个也不能放过。 □冉 然

第三只眼

生态牌畅行源自不生态太多

商家动不动就打生态牌,尽管披上生态外衣,价格就往上蹿了一大截,但对老百姓还是很有诱惑力。商家拿捏得如此准确,其实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如今不生态的东西太多,从空气到水源。工业化、现代化是必经之路,但由于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实践中模糊了增长与发展的界限,结果客观造成的就是:创造经济的同时又在制造某种不经济。经济增长了,城市漂亮了,但我们的环境却糟糕了;生产能力增强了,物质充裕了,但老百姓消费的安全感却下降了。

试想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生态的大环境中,生态本身就是一种常态,那就不存在打生态牌这回事,甚至压根商家连这种营销念头都不会有。现实经验告诉我们:通常越强调什么,就越证明这方面存在缺陷或不到位。 □文 轩

百姓餐桌不能被“伪生态”忽悠

现代人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所以对于生态,我们 <!--//分页标题:2、-->在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总是乐于追随。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有一种“被生态”的感觉。生不生态,谁说了算?怎样才算是符合生态了?有没有夸大其辞?在制造所谓的生态的同时是不是会附带产生另外的一些安全隐患?生态不是口号,也不是自说自话,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而且应该是具备普遍认识和认同的通行标准。

在今天,似乎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商家的吆喝,光打出生态的牌子,其它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没有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难怪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生态之类只是商家变相涨价的幌子而已。总之,信息的不对称不解决,被生态、被忽悠的感觉避免不了。

□三人约

新技术培育新品先要考虑安全

品种的改良、模式的转变,这些需要实验,而且是应该反复实验,其间必然有一个不断磨合和反复调整的过程,那究竟应该实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应用于实践,新技术的改良究竟有没有什么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的潜伏期又会多久,如果在这些都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就急于应用或急于定义自己的成功,那品质的提升和安全的系数确实存在危险。

况且,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人口众多,需求旺盛,除了精耕细作式的生产以提供高品质的生活需要,但我们更需要的是高产高效,所以,在我们进行所谓的品质提升时,急于求成的成分是不是多了一点?真不希望我们成为检验新品或新技术是否具有可行性的试验品。

□璐 璐

卖方视角

别忽略地方土特产品

近年来,苏州农村各地在种植养殖业方面,引进了很多“外来品种”,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过,由于多种原因,苏州本地土生土长的众多优质种质资源,却呈现出日渐式微的现象,为此,市里专门投入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项目资金,如2010年就拨出100万元,对涉及农业、牧业、渔业及蚕桑业的7个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它们包括“苏州青”、“水八仙”、“太湖猪”、“太湖鹅”、“湖羊”、“翘嘴红鮊”以及水稻优良品种等。

其实,长期以来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养,一直拥有着大量珍贵的农业优质种质资源,如世界知名的太湖猪、湖羊,全国著名的太湖鹅、鹿苑鸡、昆山麻鸭、太湖鸡以及蜡台茭白、苏州圆叶芹、甜菜、苏州香青菜、苏州花藕等。这些品种具有独特的优良性状,其中畜禽品种的共同特点是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鲜美;而植物的普遍特性是适口性好、品质超群。这些地方土特产品随着岁月潜移默化成了苏州文化的一部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然而,或者是因为生长周期长、或者是因为种植养殖面积被不断压缩,或者是因为品种退化等等,苏州的不少优质土特产品,正在悄悄地远离大家。

因此,在农副产品“优质优价”的今天,如何像“苏太猪”一样,一方面让苏州的优质种质资源保住“元气”,另一方面给它们留下一方天地,继续助力农民增收,应当是值得各有关方面考虑的事。毕竟,这些地方名优土特产品,是很适合在苏州生长的,只要经营有方,也是能够获得很好经济效益的。

□吴湘人

让生态为地产货加分

明年,苏州将建成全国首批地级生态市,这意味着苏州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那么,近年来苏州一直致力打造的生态农业,也应该从中获益。

不可否认,受到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的限制,苏州农业在规模上已经今非昔比了,但种植养殖的面积缩小了,并不等于就无所作为了,相反,农业的地位应当更加重要才对。举一个例子,苏州地产蔬菜的上市量多少,就可以影响某个时间段苏州的蔬菜市场价格水平,为什么?这叫做“四两拨千斤”,这就是苏州农业重要性所在。

既然苏州农业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么就应该在“生态”上下功夫、打品牌。譬如,发展有机种植养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是一个好方法。资料显示,像上海的有机农业,就搞得很有声有色。现在的消费人群中,就已经有了专门瞄准有机农副产品的了,只要扎扎实实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就不怕没有好收成。关键是,水、土、空气以及生产过程,一定要真正达到“生态”的要求和标准。

□金 根

要打品牌就不能“摆噱头”

农副产品要真正让百姓信服,靠摆摆噱头肯定不行,到底哪个是真生态的,哪个是伪生态,大家一吃就辨得出来。本地就有不少产品,刚开始的时候就打着“野××”的招牌,但事实上都是圈养起来的,宾馆、饭店只上一次当,所以没过多少时间,这样的养殖就偃旗息鼓了。

养殖业要真正打出一个生态牌子实在不容易,比如产地寻找、品种的挑选、管理的严格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现在有些养殖产地因为过分追求利润,往往会发生基地范围过大、养殖饲料不纯和品种质量不佳等问题,最终结果是做坍了牌子,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声明:本网站论坛中所有人发言不代表中国养殖人社区的观点。 Syc163.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2.0
Processed in .0273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