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养殖场废水(沼液)的处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未经妥善处理的废水肆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壤肥力失衡、水体富营养化及周边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应对这一困境,本文详细介绍几种低成本且高效的处理技术,助力养殖场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一、三个氧化塘自动发酵沼液变成生物液态肥模式
1.氧化塘设计与运行机制:依据养殖场日产废水(沼液)量精准设计氧化塘容量,三个氧化塘总体积需超 30 倍日产废水量。例如,一个日产 5 立方米沼液的小型养殖场,其配套的三个氧化塘总体积应不少于 150 立方米,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废水净化。在沼气池出口与第一个氧化塘连接处,向第一个氧化塘滴入激活后的多功能粪水粪便快速除臭发酵剂(复合菌种),开启发酵之旅。沼液在塘间依次流动,于第三个氧化塘完成蜕变,成为无臭无害、可直接灌溉的生物液态肥。此过程中,复合菌种分解有机物,营造厌氧环境,促进厌氧菌生长,有效削减有害物质、提升营养成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成本效益分析:处理成本每立方米仅 1 - 3 元。处理陈年废水时,因杂质和有害物质较多,初期全池泼洒处理产品会使成本略升,但后续处理新沼液成本稳定降低。相较于传统处理方式,大幅削减了设备购置、能源消耗及化学药剂添加等费用,经济优势显著。
3.操作便捷性与环保成效:操作极为简单,仅需激活并滴加处理剂,无需复杂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成功将废水转化为生物液态肥,从污染源头解决排放问题,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绿色肥料,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二、双池交替发酵粪污变成生物液态肥模式(全量还田模式)
1.适用场景与发酵池规划:专为不进行固液分离的养殖场及水泡粪模式猪场量身定制。双发酵池总容量超 30 天粪污产量,保障充足发酵时间与交替作业空间。如广西某水泡粪猪场,依此设计发酵池,可高效处理粪污。
2.核心处理产品及发酵过程:畜禽流体粪污快速发酵剂(酶菌结合兼氧性复合菌种专业发酵剂)是本方案核心。激活后洒入满池且截断新粪污流入的处理池,7 - 15 天即可完成发酵。期间,复合菌种分解有机物、调节 pH 值、分泌酶类,使粪污转化为富含营养的生物液态肥,粪渣溶解轻浮,便于后续处理。
3.成本、优势与注意要点:处理成本约 1 - 3 元 / 立方米,粪污存留久则初期成本增加。其优势突出,实现粪污全量还田,避免资源浪费;发酵迅速,远超传统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固液分离;生成的生物液态肥安全不烧苗。但需注意保持发酵池密封,防止雨水杂质干扰;有条件可定期搅拌,提升发酵效率;使用前务必进行幼嫩作物浇灌测试,确保施肥安全。
三、多池处理固液分离后的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模式
1.处理池系统设计与处理流程:由 6 个处理池构成的系统,总容量超 30 天固液分离后废水量,依养殖场规模与废水量精准确定池体大小。在第一个池入口滴入激活的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兼氧型复合菌种),废水依次流经各池,经深度处理,最终在末池达农灌水排放标准,清澈无味,可用于养殖四大家鱼,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2.处理成本与优势剖析:处理成本约 1 元 / 立方米,废水停留久则首次处理成本上扬。该方案优势显著,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减轻环保压力;多池协同处理机制保证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养鱼,拓展资源利用途径;处理产品价廉且能耗低,降低运营成本。
3.养殖应用注意事项:利用处理后的废水养鱼时,需严格控制鱼的养殖密度,防止过度养殖引发水质恶化,确保渔业生产与水质稳定协调发展。
养殖场应立足自身实际,综合考量养殖规模、粪污特性、经济实力与环保需求等因素,审慎选择适配的废水处理方案。通过有效实施这些低成本快速处理技术,不仅能攻克废水处理难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成本,还能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坚实防线,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与生态效益间寻得平衡,于绿色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