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热线和微信13277883322

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2017-02-24 15:47:47      点击:
导读

菌渣废弃物一般富含水分、易腐烂、不易保存,直接排放污染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产品需求增大,致使饲料缺口逐年增加,出现了供求关系难以平衡的局面。因而,寻求新蛋白源成为饲料科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运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越来越受重视。本研究探讨不同基质配比、不同温度、不同料水比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对酵母菌发酵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进行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酵母菌、提取金顶侧耳菌菇多糖后残留菌渣、麸皮、马铃薯浸取液、葡萄糖、琼脂粉、玉米粉、浓硫酸、硫酸钾、硫酸铜、40% NaOH 溶液、HCI 溶液、混合滴指示剂(0.1% 甲烯蓝∶0.1% 甲基红=1:4)。


1.2 方法

1.2.1  基础培养基的制备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自制马铃薯浸取液1.0 L,加入琼脂粉15.0 g,葡萄糖20.0 g,121 ℃灭菌25 min 后,取出斜面放置,冷却备用。

固态发酵培养基:分别以菌渣、菌渣+麸皮、菌渣+玉米粉为培养基基质,添加一定量的水分、配制成用于考察水料质量比(简称水料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蛋白含量影响的不同培养基,于121 ℃灭菌25min 。


1.2.2  菌种的活化

在无菌条件下,将酵母菌种接种到PDA 斜面培养基上,放置恒温箱内,在30 ℃下恒温培养,活化72h,得到优质菌种。


1.2.3 液体种子培养

无菌条件下,用10mL 无菌水冲洗斜面培养基上已活化的菌种,接种至盛有80mL 液体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烧瓶中,置于摇床中,在30℃、16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72h


1.2.4 固体发酵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酵母菌以13% 的接种量接种到已灭菌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置于25 ~40 ℃恒温箱中培养72h。待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置于50 ℃烘箱中风干,测粗蛋白质含量。基础对照为未发酵样品,将试验所用的金顶侧耳菌菇多糖提取后的残渣在50 ℃条件下烘干,随机称取0.2g 未经酵母菌发酵样品,测定其蛋白质含量。


1.2.5 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含量。将发酵好的培养基烘干至恒质量,称取0.2g烘干后的培养基,放入干燥的消化管中,再加入0.4g 的混合催化剂后,加入20mL的浓硫酸。待消化管中液体冷却后,加入蒸馏水20mL进行蒸馏,在接收瓶中加入2% H3 BO3 50 mL和2 ~3 滴指示剂,用0.05 mol/L HCI 滴定接收瓶内的溶液,滴定溶液由绿色变成淡紫色或灰色时为滴定终点,记下消耗HCI 的体积(mL),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1.2.6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温度、水料比以及培养时间这4 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每组试验重复3 次

2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基质配比、不同温度、不同水料比以及不同培养时间对酵母菌发酵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温度、水料比以及培养时间4 个因素进行优化。


2.1 不同基质配比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优化后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发酵样品的蛋白含量(7.8%)。在1mL∶2.5g的水料比、13% 接种量、30 ℃培养96h条件下,不同基质配比所获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差异。当菌渣与麸皮以质量比9:1 的比例混合时,粗蛋白质含量可达最高值(18.3%),与纯菌渣组和质量比9:1 菌渣玉米粉组呈现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培养基的发酵体系中,麸皮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组分,其所含糖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都是菌种发酵所必需的物质。因此,添加麸皮有利于菌体生长。同时,麸皮质地粗糙,能增强物料通透性,促进菌生长。添加玉米粉的培养基,粗蛋白质含量增加不明显,仅为12.1%,这可能是由于玉米粉颗粒较细,易使培养基黏性大、结块、通透性差,从而不利于菌体生长。


2.2 不同温度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在1mL:2.5g的水料比、13%接种量、菌渣和麸皮质量比9:1、培养96h 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所获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温度为30℃ 时,蛋白质含量达最高值,30℃也是酵母菌体较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当温度升至35℃时,蛋白质含量开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加快了发酵物的水分蒸发,造成了不利于菌体生长的环境,从而降低蛋白质含量。


2.3 不同水料比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菌体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固态发酵物料中的含水量是影响蛋白质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菌渣和麸皮质量比9:1、13%接种量、30℃培养96h 条件下,不同水料比会使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现差异。水料比为1mL∶1.0g 时,粗蛋白含量最低,仅有10.8%;当水料比为1mL:2.5g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17.7%;当水料比为1mL∶3.0g 时,粗蛋白量降低至15.3%。基质水分过多,培养基易黏结,多孔性降低,通透性削弱,基质易变质,杂菌易污染;含水量过低,则会降低培养基的膨胀程度,妨碍菌体利用基质营养,从而影响菌体生长,导致菌体生长不完全,蛋白质含量低。

2.4 不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在1mL ∶2.5g 的水料比、菌渣和麸皮质量比9:1、13%接种量、30℃培养条件下,不同发酵时间下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差异。发酵初始,粗蛋白含量随时间增加而增长,当发酵96h 时粗蛋白含量高达17.6%;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至120h,蛋白质含量降低至15.7%。由此可见,当发酵24h 时,菌体没有达到完全生长,随着时间的延续,菌体逐渐成熟。在发酵96h 时,菌体生长最佳。发酵120h 后,菌体有可能已经完成了生长周期,表现出衰退或死亡的现象,并引起菌体的自溶现象,从而降低粗蛋白含量。

2.5 固态发酵条件的正交优化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温度、水料比以及培养时间这4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见表2。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粗蛋白含量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基质配比>发酵时间>温度>水料比;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基质配比是影响粗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固体发酵菌渣蛋白饲料工艺中的最优组合为A3 B2 C1 D3 ,即在酵母菌接种量1%条件下,菌渣∶麸皮质量比为8:2、水料比1 mL:2.5g、30℃下培养96h,发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8.43%。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分析了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研究各因素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主次顺序,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菌渣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蛋白质含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基质配比、发酵时间、温度、水料比。在酵母菌接种量13%条件下,菌渣∶麸皮质量比为8∶2、水料比1mL∶2.5g、30 ℃下培养96 h,发酵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峰值(18.43%)。

本试验所用菌渣是金顶侧耳菌菇多糖提取后的废料,具有一定水分,易腐烂发臭,不易保存,如果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菌渣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试验前测得未经固体发酵的菌渣粗蛋白质含量约为7.8%,条件优化后蛋白含量升高到18.43%。因而,以菌渣作为发酵的主料,再添加一些辅料,采用酵母菌协同固态发酵技术,可将菌残渣转化为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能大幅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而建立高效的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相关链接:

专业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加强型活力99生酵剂

专业复合酶制剂降解剂——加强型粗饲料降解剂

专业复合微生物+酶制剂的青贮饲料发酵剂——加强型EM青贮饲料发酵剂


发酵饲料牧草秸秆饲料利用技术饲料发酵技术牧草种植与利用牧草新闻与案例
关闭
关闭
加微信好友咨询
技术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旺旺客服
微信公众号和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