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生:生态养殖“广西模式”助力产业富民
1月13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党广西区委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和生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杨志雄 摄
中新网南宁1月13日电(记者 杨志雄)提起广西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东敢村广西山水牛合作社养殖示范基地“黄忠晨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桂荣,当地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覃桂荣刻苦钻研科学养殖专业技术,引领东敢村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当下,她正在酝酿新的发展规划:壮大养牛合作社,建立大型生态环保循环农业圈。
广西宜州市以产业脱贫为切入点,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与生态主题,促进生态养殖业增量提质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50个,带动社员及周边群众500多户,有规模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316个,常年存笼1000羽以上家禽规模场48个,野猪养殖场发展到5家,年出栏商品野猪4000头。
“我们引导养殖户运用生态庭院化养殖技术和立体循环式养殖技术,着力构建畜禽—沼气—果蔬、农牧结合、畜牧水产结合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并通过创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生态养殖,实现畜牧养殖业的生态环保和生产低成本、产出高效益。”宜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说。
1月13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党广西区委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和生出席此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称,广西大力推广“三低一高”(成本低、风险低、污染低、效率高)的先进养殖方式,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成为帮扶农民实现短期脱贫致富,促农增收、助农幸福的重要方式方法。
养殖业是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的主要途径。当前养殖业面临“三高一低”(成本高、风险高、污染高、效率低)瓶颈问题,发展难以为继。蒋和生称,现代生态养殖科学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间的共生互利原理,依托微生物技术,使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在同一环境共同生长、互相利用,实现“三物”和谐、平衡、良性循环。
蒋和生介绍,目前,广西生态养殖模式日趋成熟,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广西模式”。其中,生猪生态养殖模式有:微生物+全封闭高架网床、微生物+半封闭高架网床、微生物+低架网床机械刮粪离舍发酵、微生物+平地干清粪等模式。肉(蛋)鸡生态养殖模式有:微生物+高架网床、发酵垫料床、微生物+封闭栏舍+多层笼养、林下养殖模等模式。肉牛肉羊的生态养殖模式,重点是微生物+饲草料。
此外,渔业有六种主要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一是池塘生态养殖:种草+混养+稀放+饵足+控水;二是工厂化生态养殖:设施+水藻+循环水;三是网箱生态养殖:标准网箱+周围种草+水面育藻+水下养鱼;四是大水面(围栏)生态养殖:围栏+周围种草+水面育藻+水下养鱼(少放或不放养草食性鱼类,多增殖滤食性鱼类、腐屑性鱼类和小型肉食性鱼类);五是稻田生态养殖:种稻+养鱼(虾、蟹、鳖);六是滩涂、吊养和底播生态养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建立了一批畜禽生态养殖示范点,生猪高架床生态养殖技术已在玉林市等生猪主产区被列为主推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建成并实施高架网床的养殖场超500家,栏舍面积达63.16万平方米,应用微生物的养殖场共828家,其中,玉林市采用“微生物+高架网床”模式的养殖场达421家,栏舍面积共52.3万平方米,仅陆川、博白两县应用“微生物+高架网床”模式的生猪养殖场达176家,养殖栏舍面积共26万多平方米,完成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320家,建成了2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和5家有机肥厂,为九洲江、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10月,广西玉林市容县奇昌种猪养殖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模式被全国畜牧总站总结归纳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4种技术模式中的清洁回用模式。2016年7-8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广西陆川县、容县考察生猪高架床生态养殖,对取得的技术效果给予充分肯定。同年9月,农业部在河南召开的“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上,广西做主题为“以生态养殖为抓手,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发言。
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从2016年开始,生态养殖工作被列入了各地绩效考核内容,《广西现代生态养殖“十三五”规划》已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目前,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生态养殖场认证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区通过认证的养殖场共241家,其中五星级48家、四星级150家、三星级43家。到2020年,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生态养殖比重将争取达到90%。(完)
- 上一篇:蒋和生:广西内防与外堵并重抓边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2017-01-13]
- 下一篇:益生菌替代抗生素中的解决方案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