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 实现鱼粮增收促脱贫
推广稻田生态种养模式 实现鱼粮增收促脱贫 10月18日,全区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在三江县举办,来自全区13个市、47个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农委)的分管领导、从事稻田养殖的企业代表、三江县15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三江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系统人员、三江县布代村扶贫点的村两委及贫困户代表共209人参加此次培训班。培训班采用现场实地参观和讲解、课堂经验交流及专家授课等教学形式,使参训学员见识了稻田综合种养的“三江模式”,学习如何借鉴三江经验因地制宜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粮食和稻鱼的双丰收,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稻田综合种养的“三江模式” 三江县侗族人民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为了构建种稻养鱼这一特色产业,引领侗乡人民脱贫增收,2014年以来,依托农业和水产养殖专家的技术指导,三江县政府整合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大力推广种稻养鱼的“三增技术”。一是“增水”:硬化加高田基,使其高出田土表层40厘米以上,以利于保水保肥和抗旱减灾,同时在田间开挖鱼坑、鱼沟,使坑沟面积占田块面积10%以上,增大稻田养殖水体,利于提高鱼产量。二是“增种”:增加优质高效品种的种养。水稻品种主推再生力强、品质好的野香优3号和中浙优1号。鱼则主养本地鲤鱼、杂交鲤、建鲤等品种,每亩放养1.5寸长的鲤鱼种300尾,3寸长草鱼种20尾,养鱼全程实行“轮捕轮放、捕大留小”,形成了夏季稻田养鱼与冬闲田养鱼的循环连作,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效果。三是“增饵”:增加农家肥料和农家饵料,确保水稻和鱼类有充足的肥料、饵料来源,获得增产增收。2015年,全县“稻田鱼”总产量2480吨,平均亩产鲜鱼33公斤,高的超过100公斤/亩。其中“坑沟式”“稻+鱼”模式平均亩产鲜鱼54.26公斤,每亩养鱼增加纯收入1820元。头季稻谷平均亩产481公斤,增产稻谷5%左右,再生稻平均亩产200公斤,增收1200元,两项共计增收3020元/亩。 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在三江县种稻养鱼的实践和数据也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促进农民增粮增鱼增收的有效手段,是在精准扶贫中大有可为的产业,达到“三减”效果。一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打造“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产品更加符合生态健康的要求。二是减少劳动力,种稻养鱼,稻谷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及有机物质,田间水稻害虫成为鱼的食物,鱼粪成了水稻的肥料,鱼类起到耘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和增肥的作用,可实现鱼稻双增。种田根本不需要耘田除草等环节,对于目前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增设鱼坑、渔沟减少种稻面积,粮食产量不减少反而增加。经测算,三江程村乡夏村屯示范点2015年稻鱼平均每亩产量52.5公斤,按市场价40元/公斤计算,仅养鱼一项农户每亩增收2100元,稻谷为亩产557公斤,平均每亩增产15%,市场价2.8元/公斤, 产值约1500元。2016年还蓄留了再生稻,按照当前长势,平均亩产250公斤,增收1200元,真正取得了“稻谷增产鱼增收,农业增效助脱贫”的良好成效,同时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种稻养鱼,稻谷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及有机物质,田间水稻害虫成为鱼的食物,鱼粪成了水稻的肥料,鱼类起到耘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和增肥的作用,可实现鱼稻双增。 稻田综合种养的现场调研 三江县是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的定点扶贫县,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领导多次带领本局领导干部、产业扶贫专家组专家和第一书记们深入到三江县的扶贫点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和帮助三江县开展种稻养鱼工作。10月16日至17日,为了做好全区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的前期调研和现场教学踩点工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梁雄、扶贫专家组专家陈玉深、张益峰,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主任朱光兰以及先行抵达的部分企业代表等一行人,在三江县水产畜牧兽医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程村乡夏村屯种稻养鱼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调研。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梁雄(左2)等一行人在程村乡夏村屯了解种稻养鱼情况 稻田综合种养在三江县的发展现状 三江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种稻养鱼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扶贫工程”来抓,规划并实施了种稻养鱼“3721”工程,即利用2014年到2016年这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实施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田基硬化改造每亩一次性结予1000元的水泥、砂石补助,每亩给予300尾的鱼苗补助,再生稻每亩补助150元。通过政策扶持,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种稻养鱼的发展后劲。 目前,三江县稻田养鱼已在全县15个乡(镇)全面铺开,稻田养鱼面积已达66000多亩,占全县水田总面积12万亩的55%,其中通过田基硬化实行“坑沟式”“稻+鱼”模式的有36200多亩,实行“鱼+稻+再生稻+鱼”模式的有10085亩。预计2016年鱼产量平均55公斤/亩,以40元/公斤计,扣除鱼苗成本130元/亩,饵料成本100元/亩,纯收1970元/亩;再生稻预计产量250公斤/亩,以5.6元/公斤计,再生稻增收1400元/亩,两项合计增收3370元/亩。 此外,为了增加稻鱼产业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三江县侗乡人民富于创新意识,利用三江县的旅游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把稻田养鱼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联动,结合“稻鱼节”、“多耶节”等节日,让游客参与钓鱼、下田捉鱼、烧烤田鱼,充分体验侗乡稻鱼农耕文化的乐趣。 三江县良口乡鱼稻示范基地的美景(图片转载自三江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微信公众号) 稻田综合种养的培训和推广 区水产畜牧部门在三江县种稻养鱼“扶贫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稻田综合种养的“三江模式”无疑可以给全区各地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业和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提供借鉴,这也是全区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选址于三江县举办的重要原因。 全区稻田综合种养培训班参训学员来到程村乡夏村屯鱼稻示范基地实地参观考察 程村乡夏村屯村主任莫宗德(左1)向学员介绍种稻养鱼的经验.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业,是推进我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农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自治区农业厅和水产畜牧兽医局联合制定印发了《2016年广西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是2016年全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达10万吨以上,产值50亿元以上,经济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一批贫困县(市、区)贫困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为了推动此项工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通过部门预算项目安排近40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全区近50个县区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希望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全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全面发展。 对于各地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业,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海吟在培训班上指出了五个工作重点:一是统一思想,加大扶持力度。项目资金已经安排,并覆盖所有贫困县,各地要用渔业资金办渔业的事,否则会影响到今后项目资金的安排;二是因地制宜,加强规划引导。比如稻田水产养殖品种的选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三是注重规模连片,奠定产业发展的基础。首先注重引进企业带动发展,其次是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抱团发展,再次是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四是要加强培训,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五是要打造品牌,发展绿色生态产品。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渔业处处长罗春业在做培训小结时要求,学员们要把培训精神带回去,向领导汇报,引起重视。同时各项目市县尽快落实项目业主和项目点,优中选优,加快推进全区稻田综合养殖工作,促进农民增收。 培训班课堂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正当时 据 《中国水产》官方微信消息,2016年10月18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成立,以推进全国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目标,由热心投身于稻田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推广单位、合作经济组织及社会团体自愿组成,是以协议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理事长单位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秘书长单位为上海海洋大学。联盟将充分发挥产、学、研、推、用五位一体的平台优势和国家推广体系的组织优势,加快推进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积极宣传正确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相关规划、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协助做好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和落实,不断健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为新时期我国稻田综合种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广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 钟伟娟)
- 上一篇:239优质鸡发酵床养殖技术规程 [2016-10-19]
- 下一篇:猪粪用做肥料的危害及发酵处理技术 [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