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养牛场如何利用加强型EM青贮饲料发酵剂储备足够的牧草度过漫长的冬季?
对于养牛场而言,冬季牧草短缺始终是制约养殖效益的关键难题。寒冷天气导致鲜牧草停止生长,若储备不足,牛群可能面临营养匮乏、生长停滞甚至患病的风险。加强型 EM 青贮饲料发酵剂的出现,为养牛场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 通过其强大的微生物发酵能力,将夏季丰沛的鲜牧草转化为营养丰富、存储稳定的优质青贮饲料,实现 “夏储冬用”,确保冬季牛群采食需求,为养殖效益保驾护航。

一、发酵前准备:筑牢青贮品质的基础防线
(一)精准选料,把控原料核心品质
原料品质直接决定青贮饲料的最终效果。加强型 EM 青贮发酵剂对牧草原料有明确的适配要求,优先选择高稻草二号,糖蔗三号、玉米秸秆、黑麦草、苜蓿等优质牧草品种。这些牧草不仅产量高,且富含蛋白质、糖分等营养成分,能为微生物发酵提供充足底物,同时满足牛群生长需求。
原料水分控制是选料的关键环节,理想含水量需保持在 60%-70%,判断标准为手握牧草成团但不滴水,松开后能自然散开。水分过高易导致青贮料腐败变质,产生有害物质;水分过低则不利于乳酸菌繁殖,影响发酵进程和营养保留。此外,必须严格剔除霉变、腐烂的牧草原料,这类原料携带大量有害微生物,会污染整个发酵体系,引发青贮失败,进而危害牛群健康。
(二)科学预处理,提升发酵效率
对选好的鲜牧草进行预处理,是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发酵均匀度的重要步骤。将牧草切成 2-3 厘米的小段,一方面能增加原料与 EM 菌的接触面积,让以乳酸菌为主的功能菌群快速定植繁殖;另一方面便于后续分层压实操作,更彻底地排出空气,为无氧发酵创造条件。对于玉米秸秆等纤维较粗的牧草,切割后还能破坏纤维结构,提升牛群采食后的消化利用率,减少营养浪费。
预处理过程中需注意,切割后的牧草应尽快进入发酵环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水分流失和杂菌污染。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原料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2 小时,确保牧草新鲜度,为优质青贮奠定基础。
二、核心发酵技术:激活 EM 菌效能,打造优质青贮

(一)菌剂激活:唤醒微生物的 “发酵活力”
加强型 EM 青贮发酵剂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活性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而科学激活是发挥其效能的关键。按照产品说明,取 1 包菌种,搭配 500 克红糖和 20 公斤清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密封静置 24 小时完成激活。红糖作为微生物的 “能量补给站”,能快速提升菌群活性,使激活后的菌液每毫升活菌数可达 100 亿 cfu 以上。

激活过程中需注意水质选择,优先使用井水、河水等清洁水源,避免使用含消毒剂的自来水,防止消毒剂杀灭活菌;同时控制激活环境温度在 20-30℃,温度过低会延长激活时间,温度过高则可能损伤菌群活性。激活完成的菌液需在 24 小时内使用,确保其发酵能力处于最佳状态。
(二)压实密封:构建无氧发酵环境
将激活后的菌液均匀喷洒在 1 吨粉碎好的牧草上,边喷洒边搅拌,确保每一份原料都能充分接触菌液。随后进行分层装窖或裹包操作,装料时需逐层压实,常用机械碾压或人工踩踏的方式,最大限度排出原料中的空气。空气的存在会导致腐败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滋生,破坏青贮过程,因此压实程度直接影响青贮成功率。
装料完成后,立即用厚度不低于 0.12 毫米的优质塑料膜覆盖密封,边缘用泥土、沙袋等重物压实,确保无透气缝隙。对于大型青贮窖,可在塑料膜外再覆盖一层无纺布或彩条布,增强保温和防破损能力。加强型 EM 菌在无氧环境下能快速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同时将牧草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降低原料 pH 值,实现营养锁定。

(三)把控发酵条件,缩短周期提效率
发酵环境温度需控制在 15-30℃,这一温度范围最适合 EM 菌中的乳酸菌繁殖。夏季发酵时,需注意避免青贮窖暴晒,可通过覆盖遮阳网降低环境温度;冬季发酵则需做好保温措施,如在窖体周围堆积秸秆或覆盖保温棉,防止温度过低导致发酵停滞。
得益于加强型 EM 菌的高活性,其发酵周期比普通菌剂缩短 30%,通常 15-30 天即可完成发酵。发酵期间可通过监测窖体温度判断发酵进度,正常发酵时窖内温度会先升高至 35-40℃,随后逐渐回落并稳定在 20-25℃。当青贮料呈现黄绿色或黄褐色,散发浓郁的酸香味,质地柔软湿润且不黏手时,说明发酵完成,可转入存储阶段。

三、科学存储:减少损耗,保障冬季供应
(一)优化存储环境,筑牢防护屏障
存储地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应优先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区域,远离低洼积水地带,防止雨水渗透导致青贮料霉变。青贮窖或裹包需做好防鼠措施,可在周围放置捕鼠器或涂抹防鼠药剂,避免老鼠咬破塑料膜造成空气进入。
对于裹包青贮,需将包裹整齐码放,码放高度不超过 3 层,避免底层包裹被压破;青贮窖则需在顶部做出坡度,便于雨水引流,防止积水积聚在膜面。存储环境还需远离火源和尖锐物体,避免塑料膜破损,确保青贮料处于密封状态。
(二)定期检查维护,及时处理隐患
发酵期间每周需对青贮窖或裹包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查看塑料膜是否有破损、漏气情况。若发现破损,需立即用胶带修补,破损严重时应更换新的塑料膜,防止杂菌侵入引发腐败。同时观察窖体周围是否有积水,及时清理排水沟,保持存储环境干燥。
发酵完成后的青贮料需避光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和二次发酵。长期存储时,可在塑料膜外覆盖一层遮光布,进一步提升存储稳定性。正常情况下,优质青贮料在密封存储条件下可保存 12-18 个月,完全能满足漫长冬季的供应需求。
四、冬季取用与饲喂:科学管理,发挥最大价值
(一)规范取用方式,减少二次污染
冬季取用青贮料时,应从青贮窖或裹包的一端开口,采用 “纵向切片” 的方式逐层取用,避免从中间或多处开口导致大量空气进入。每次取用量以当天能喂完为宜,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取用后立即用塑料膜将开口密封严实,并用重物压实,防止空气进入引发霉变。
取用过程中需剔除变质的青贮料,若发现料体发黑、发黏、有腐臭味,说明已变质,严禁饲喂牛群,以免导致牛群腹泻、中毒等健康问题。同时做好取用记录,根据牛群采食情况合理规划取用节奏,确保供应稳定。
(二)精准把控投喂,平衡营养需求
投喂量需根据牛只体重进行调整,一般占牛只体重的 2%-3%。例如,体重 500 公斤的育肥牛,每天青贮料投喂量为 10-15 公斤;繁殖母牛可适当增加投喂比例,确保营养供应。青贮料虽营养丰富,但不能单独饲喂,需搭配精料、矿物质添加剂等,平衡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满足不同阶段牛群的生长需求。

考虑到冬季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导致放牧受阻或供应延长,养牛场需提前预留 10%-15% 的青贮料冗余量。例如,按正常冬季需求储备 100 吨青贮料,实际储备量应达到 110-115 吨,应对突发情况,避免出现饲料短缺。
加强型 EM 青贮饲料发酵剂以其高效的发酵能力、出色的营养锁定效果和稳定的存储性能,成为养牛场冬季牧草储备的核心工具。从发酵前的原料筛选、预处理,到发酵过程中的菌剂激活、压实密封,再到存储阶段的环境优化、定期维护,以及冬季的规范取用、科学饲喂,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直接影响青贮料品质和养殖效益。通过掌握这套完整的青贮技术,养牛场不仅能顺利度过冬季牧草短缺的难关,还能降低饲料成本、提升牛群健康水平,为养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咨询和产品购买联系方式梁土钦18275778049
- 上一篇:【视频】薄垫料发酵床养鸡新思路 [2025-11-07]
- 下一篇:今日全国各地肉猪、猪苗等参考报价及行情分析(2025年10月7日) [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