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巧用部分发酵牧草:生猪价低迷期的养殖破局之道
近年来,全国生猪价格进入长时间持续低迷阶段,不少养猪场面临成本高企、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困境。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如何在控制养殖成本的同时保证猪肉品质,成为广大养殖户亟待解决的难题。实践证明,采用部分发酵牧草进行生猪养殖,不仅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帮助猪场熬过价格低谷,还能显著提升猪肉品质,为规模化养猪场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在传统生猪养殖中,青绿牧草和青绿秸秆的利用率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直接将青绿牧草或秸秆投喂给生猪,往往会因适口性差导致生猪采食量少,部分粗纤维含量高的牧草甚至会出现生猪吃不动的情况,造成大量饲料浪费,同时也无法为生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大量实践探索发现,将青绿牧草(尤其是禾本科牧草如象草等)和青绿秸秆通过专业机器粉碎,使其细度达到与米糠、麦麸相近的程度,能极大改善其适口性,显著提高生猪的采食量。更重要的是,粉碎后的牧草若能与饲料科学搭配使用,或进一步进行发酵处理后再饲喂,不仅能让生猪的饲喂量明显加大,满足其生长需求,还能通过发酵工艺实现长时间保存,解决了青绿饲料不易储存、易腐烂变质的难题,为猪场持续稳定供应饲料提供了保障。

牧草发酵看似复杂,实则有着清晰易懂、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流程,具体可分为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原料预处理,需将收集好的新鲜牧草或青绿秸秆去除杂质后,通过专用粉碎设备进行粉碎,确保物料细度均匀,为后续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充分繁殖创造良好条件。第二步是配料与密封发酵,按照精准的配比,将 2 吨粉碎后的牧草、200 公斤玉米粉、1 包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以及 4.5 公斤食盐充分混合搅拌均匀。混合完成后,将物料装入塑料容器中,注意在装料过程中要逐层压实,尽可能排出容器内的空气,避免因空气残留导致杂菌滋生,影响发酵效果。物料装满后,需对容器进行严格密封,防止外界空气进入,随后将密封好的容器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为期一周以上的发酵。发酵时间可根据环境温度适当调整,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延长发酵时间,确保物料充分发酵成熟。第三步是科学饲喂,发酵完成的牧草并非所有生长阶段的生猪都适用相同比例,需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进行差异化饲喂。对于出栏前 2 个月的育肥猪,可按照 30% 的比例将发酵牧草与全价饲料混合后饲喂,直至生猪出栏;而对于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的饲喂比例差异较大,后备母猪、空怀母猪以及怀孕前期的母猪,发酵牧草的使用比例可控制在 40%-50%,最高不超过 60%,既能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又能降低饲料成本;但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由于需要为胎儿生长发育和哺乳提供充足的营养,发酵牧草的使用比例需适当降低,建议控制在 10% 左右,避免因营养不足影响母猪健康和仔猪生长。

采用发酵牧草饲喂生猪,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还能为猪场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附加效益。首先,从养殖环境来看,发酵牧草在生猪肠道内消化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使得猪场的臭味和氨气浓度大幅降低,改善了猪场的养殖环境,减少了呼吸道疾病等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降低了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生猪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其次,在猪肉品质提升方面,发酵牧草的优势更是尤为突出。长期饲喂发酵牧草的生猪,其猪肉品质会发生显著变化,肉质更加紧实,口感更加鲜嫩。若想进一步提升猪肉品质,达到 “土味十足” 的效果,还可在牧草发酵过程中加入部分中草药进行协同发酵。加入中草药发酵后的牧草,不仅能增强生猪的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还能让猪肉品质实现质的飞跃。饲喂这种发酵牧草的生猪,其瘦肉率会明显增加,烹饪后的猪肉展现出诸多优质特性:白切肉(直接煮熟)口感细腻、香气浓郁;制作扣肉时,猪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猪的内脏无丝毫腥味,自带自然香醇;即使是简单的清炒猪肉,也能散发出浓郁的肉香,让人回味无穷,吃过一次便印象深刻,极大提升了猪肉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在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部分发酵牧草养殖技术无疑为养猪场提供了一种降本增效、提升品质的有效解决方案。它不仅打破了传统养殖模式中饲料成本高、品质难保障的困境,还能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提升猪肉品质,帮助猪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广大养猪户而言,掌握并应用好这一技术,不仅能顺利熬过生猪价格低谷期,更能为未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养猪产业向绿色化、高品质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需求的不断增长,采用发酵牧草养殖的生猪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推动我国养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购买产品与技术咨询请联系梁土钦 18275778049(微信号L838014)
- 上一篇:【视频】发酵青贮技术,节省饲料还增膘 [2025-11-05]
- 下一篇:[视频] 构树叶玉米发酵:变废为宝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