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巧用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发酵牧草养猪,探索降本增效新方案
在当前养猪行业面临饲料成本高企、市场行情波动频繁的严峻形势下,挖掘低成本、高质量的饲料资源成为养猪户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需求。牧草作为一种广泛种植、产量丰富的植物性资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具备成为优质饲料的潜力。然而,未经处理的牧草存在粗纤维难消化、适口性差、营养利用率低等问题,直接饲喂易导致猪群消化不良、生长缓慢。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凭借其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强大作用,能有效破解牧草饲喂的痛点,将牧草转化为营养均衡、易于吸收的优质发酵饲料,为养猪产业实现降本增效开辟新路径。
一、牧草的 “优势” 与 “局限”,发酵技术是突破口
牧草种类丰富,糖蔗三号、高稻草2号、青贮玉米等,不仅适应性强、种植成本低,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若能合理利用,可大幅降低玉米、豆粕等高价饲料的用量。但未经发酵的牧草存在明显局限:一是粗纤维结构紧密,猪群消化系统难以分解,尤其是仔猪和育肥前期猪,过量饲喂易引发肠道胀气、便秘等问题;二是牧草含水量高(新鲜牧草含水量通常 75%-85%),不易储存,易腐烂变质,造成资源浪费;三是部分牧草含有单宁、植酸等抗营养因子,会阻碍猪群对蛋白质、矿物质的吸收,影响生长性能。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作为一款高效复合微生物制剂,包含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能通过生物发酵作用实现牧草的 “提质升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可将牧草中的粗纤维分解为小分子糖类和有机酸,降低纤维含量的同时提升适口性;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调节饲料 pH 值,抑制有害菌生长,延长牧草储存时间;此外,微生物还能降解抗营养因子,合成菌体蛋白、B 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显著提升牧草的营养利用率和安全性,让牧草真正成为适合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优质饲料。
二、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发酵牧草的操作步骤
(一)发酵前准备
1. 牧草选择与处理:选用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的牧草,根据牧草种类采取不同处理方式。茎秆较粗的牧草,需超细粉碎至米糠般细度,便于微生物充分接触原料。将含水量降至 55%-65%;若含水量过低(低于 55%),需加水调节,以手抓牧草成团、指缝不滴水为宜。
2. 辅料搭配:为优化发酵效果,需添加适量辅料补充碳源和氮源。通常每 100 公斤牧草添加 5-10 公斤玉米粉或麦麸(提供碳源,促进微生物繁殖)、2-3 公斤豆粕或菜籽粕(补充氮源,提升蛋白含量),同时加入 0.15-0.2 公斤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提前用 30-40℃温水激活,静置 20 分钟,增强微生物活性)。
3. 设备与场地准备:准备发酵容器(青贮窖、塑料发酵袋、水泥池均可,需具备密封条件)、铡草机或粉碎机(用于牧草处理)、搅拌工具(铁锹或电动搅拌机)、温度计(监测发酵温度)等设备,确保发酵场地干燥、通风、远离污染源。
(二)发酵过程管理
1. 原料混合:将处理好的牧草、辅料与激活后的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倒入发酵容器,采用分层混合的方式,每铺 20-30 厘米厚的牧草,均匀撒一层辅料和发酵剂,再用工具充分翻拌,确保原料混合均匀,避免出现发酵死角。混合过程中可根据手感微调水分,以原料紧握成团、松开后轻碰即散为最佳状态。
2. 密封发酵:原料混合完成后,需压实发酵容器内的牧草,排出内部空气,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薄膜边缘用泥土、沙袋或绳子密封严实,防止空气进入和雨水渗入。若使用发酵袋,需将原料装满后挤压排出空气,扎紧袋口,确保完全密封。
3. 温度与时间控制:发酵初期(1-3 天),微生物快速繁殖,容器内温度逐渐升高,需每天用温度计监测温度,当温度升至 38-45℃时,说明发酵进入旺盛期;若温度超过 48℃,需及时翻堆散热,避免高温杀死有益微生物。通常情况下,夏季发酵 5-7 天、冬季发酵 10-12 天即可完成。发酵完成的判断标准为:牧草颜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散发浓郁的酸香味或酒香味,无腐臭味、霉味;质地柔软湿润,不结块、不粘手。
三、发酵牧草在养猪中的科学应用方法
(一)根据猪群阶段合理控制添加比例
发酵牧草虽营养丰富,但需根据猪群生长阶段调整添加量,避免影响生长性能。仔猪(30-60 日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发酵牧草添加比例控制在 5%-8%,以适应肠道功能;育肥猪前期(60-120 日龄)可将添加比例提升至 10%-15%,后期(120 日龄至出栏)增加至 20%-25%,既能降低饲料成本,又能促进肠道蠕动;繁殖母猪妊娠期添加比例 15%-20%,可改善便秘问题,提高胎儿存活率;哺乳期添加比例 10%-15%,有助于提升泌乳量和乳汁质量。
(二)采用 “逐步过渡” 的饲喂方式
初次饲喂发酵牧草时,猪群可能因口味和肠道菌群变化出现采食量下降,需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第一天在基础饲料中添加 3%-5% 的发酵牧草,观察猪群采食、排便情况;若无异常,之后每天增加 2%-3% 的添加量,直至达到目标比例,整个过渡周期建议 7-10 天,让猪群肠道微生物逐渐适应发酵饲料。
(三)注重饲喂细节管理
1. 储存与取用:发酵牧草密封储存可保存 3-6 个月,每次取用后需立即密封容器口,防止氧化变质。若发现发酵牧草出现发黑、发臭、结块等变质现象,严禁饲喂,以免引发猪群肠道疾病。
2. 搭配均衡营养:发酵牧草需与全价饲料、精饲料合理搭配,确保猪群获得充足的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例如,育肥猪饲料中,发酵牧草可替代 15%-20% 的玉米和 10%-15% 的豆粕,同时补充适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满足生长需求。
3. 保障充足饮水:发酵牧草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酸,猪群采食后需消耗更多水分,因此需提供清洁、充足的饮水,避免因饮水不足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四、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发酵牧草养猪的效益分析
(一)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以年出栏 1000 头育肥猪的养殖场为例,传统养殖模式下,每头育肥猪全程需消耗全价饲料约 300 公斤,全价饲料市场价约 3.8 元 / 公斤,总饲料成本约 114 万元。采用发酵牧草替代部分全价饲料后,若平均替代比例为 20%,则每头猪可减少全价饲料消耗 60 公斤,1000 头猪共减少全价饲料消耗 60 吨,节省饲料成本 22.8 万元。牧草种植成本约 0.2 元 / 公斤,辅料和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成本约 0.1 元 / 公斤,发酵牧草总成本约 0.3 元 / 公斤,60 吨发酵牧草成本仅 1.8 万元,相比传统模式,单饲料成本一项即可节省 21 万元,降本效果显著。
(二)提升猪群生长性能与健康水平
发酵牧草中的有机酸和有益微生物能改善猪群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消化酶活性,增强营养吸收能力。实践表明,饲喂发酵牧草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可提高 6%-10%,料肉比降低 4%-7%,出栏时间缩短 5-7 天;繁殖母猪便秘发生率降低 30%-40%,产仔数增加 0.5-1 头 / 胎,仔猪成活率提升 5%-8%。同时,有益微生物能刺激猪群免疫系统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减少肠炎、呼吸道疾病等常见病害的发生,降低兽药使用成本,减少因病死淘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牧草种植过程中可吸收二氧化碳、改善土壤质量,发酵后作为饲料使用,避免了秸秆焚烧、牧草腐烂带来的环境污染;猪群采食发酵牧草后,粪便中粗纤维含量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减少,粪便臭味明显减轻,便于后续粪污处理。通过 “牧草种植 - 发酵饲料 - 养猪 - 粪便还田” 的循环模式,既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又能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助力养猪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发酵饲料发酸、异味问题
若发酵牧草出现过度发酸(pH 值低于 3.5)或产生腐臭味,可能是由于密封不严、水分过高或发酵剂添加量不足导致。应对策略:检查发酵容器密封情况,重新压实密封;若水分过高,可添加干燥牧草或麦麸调节;若异味较轻,可补充少量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延长发酵时间 1-2 天;若异味严重,需废弃处理,避免饲喂。
(二)猪群采食后腹泻问题
猪群采食发酵牧草后出现腹泻,可能是添加比例过高、饲料温度过低或牧草变质引起。应对策略:立即降低发酵牧草添加比例至 5% 以下,待猪群恢复正常后再逐步增加;冬季饲喂前将发酵牧草放置至室温,避免冷饲料刺激肠道;检查发酵牧草新鲜度,确认无变质后再继续饲喂。
综上所述,利用 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发酵牧草养猪,是一项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效益显著的养殖方案。通过科学的发酵工艺和精细化的饲喂管理,既能充分发挥牧草的资源优势,降低养猪饲料成本,又能提升猪群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未来养猪产业发展中,这一技术有望成为更多养猪户降本增效的重要选择,推动养猪行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助农公司技术员联系方式:梁土钦18275778049(微信L838014)
- 上一篇:【视频】活用99 多功能饲料发酵剂发酵木薯渣开启养鸡降本增效优选路径 [2025-09-01]
- 下一篇:【视频】生物发酵活菌肽:鹌鹑产蛋期的“延长期密码” [2025-09-01]